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香港印象(二、傳說中的廚具)

總說香港是美食和購物的天堂
對比台灣因為國民黨撤退來台所以有匯聚各省美味加上特色台菜的
香港主要還是以廣東口味為主,
再加上同樣是大撤退的匯聚以及各代神人的改良
雖然我看九品芝麻官和唐伯虎點秋香看得很high,
不過覺得食神還是有點太過低俗
從決定要去香港開始,所作的功課主要分成要去的景點以及要吃得美食
排到後來甚至有點變成為了如何順利吃到最多的店家而排的行程XD
既然如此,就以行程來介紹這次有吃到的店家吧!


香港印象(一、都市印象)



櫛比鱗次的摩天大樓是香港最普遍的風景。
不僅是商業大樓,連住宅區都是以有限的樓板做趨近無限的增高,
就算是在山坡上照樣給你30層起跳的鴿籠。
這在別的地方幾乎看不同,
同樣是人口稠密的台灣也還有個叫容積率的東西。
也許是發展的歷史是一個地區過展到一個地區
(廣闊的新界是100年前左右才納入),
造成這麼多的人擠在1/4的土地上,久了之後變成習慣,
就算建在郊區也是建起了鴿籠


IMG_0543IMG_0559IMG_0695
↑跑馬地附近                                                                                       ↑東涌附近

再來是經濟繁榮
街上的外國人非常多,稀釋了吵鬧的中國人讓這裡感覺比較舒服
雖然在大的景點還是會被426推擠(一直頂我的相機包,推屁啊!= =)
會一直想說為什麼人家願意去香港而越來越少來台灣呢?
同樣的,為什麼外國的廠商願意去香港?
在大街上一家一家精品店,人行道上塞滿了人,
就某方面而言我覺得英國在過去的統治奠定了良好的語言文化基礎和法治的信賴
這樣的social heritage讓外國人能夠在"心裡多少有個底"的地方經商和購物
我本來還很不服氣覺得台灣再這方面不會差到哪裡去
直到我看到了半山區(mid-level)內心知道台灣真正的輸了
這裡的氣氛和歐洲混無二致,山腰的小巷弄,路旁的陽傘小桌,桌上的啤酒
外國人在這裡坐下來完全融入背景顯得再自然不過
最接近的天母和這裡比起來簡直就像偽物
    IMG_0686

IMG_0493
IMG_0500↑尖沙嘴。

→飯店電視上的英超

說到偽物,昂坪"假"市集為了佛像設計觀光配套,
居然出現了日本風的許願樹
莫名其妙不搭嘎,學的哩哩辣辣就罷了,
重點是...樹居然還是假的(大囧)


關於民主自由
97回歸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是就我的感覺而言
香港人還是把中國和香港分的很開,香港人是香港人,內地來的劃在外面
連帶的台灣人去的時候有的時候會覺得用英文和中文會得到差別待遇
就我的感覺而言的確是有差的,不過越是觀光的地方像是鏞記或重大景點則差異越小
至於民眾的言論自由和人身安全保障、就業保障等對共產黨的疑慮
我覺得不是完全沒有影響,
不過過去身為殖民地時代時說升遷完全暢通大概也是不太可能
只是在回歸時中方/親中方以為的”香港要做自己的主人了!”也是頗一廂情願
頂多只是主子換人了,不然菲律賓挾持案時外交主體不會是北京而不是港督府
話雖如此,基本的言論自由還是有的
只是我覺得對言論思想的控制真正的重點還是在教育以及對歷史的詮釋權
這部份我沒有涉獵就不說了


↓ 香港島市中心的解放軍部隊大廈,原稱「威爾斯親王大廈」,是前駐港英軍總部所在地。市中心的軍營..(搖頭)
IMG_0518 IMG_0516 IMG_0696
↑ 港人口氣誇張,還叫上帝滅了他XD。我猜這是對星展銀行販賣連動債造成損失的控訴。話說香港政府有協助打集體訴訟也有爭取到賠償,反觀台灣馬政府..吞下去意外嗎?
← 重點觀光景點昂坪纜車外的法輪功攤位,話說在市區或重要觀光景點旁也多能看到。人家在這裡能喊“法辦江澤民”、“天滅中共”,那我們把國旗收起來是在收個雕啊!